案例 | 管理体系文章 | 问与答

ISO27001:2022标准是否要求识别并评价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?

ISO/IEC 27001:2022标准明确要求识别并评价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。这项要求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,贯穿于风险管理过程,并体现在多个条款中,尤其是第 6.1 条风险管理相关要求 中。

一、相关标准条款说明:

6.1.1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要求

组织应定义和应用一个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:

  • 建立准则,以在风险评估中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;

  • 确保该过程在识别哪些风险需要处理方面产生一致、有效和可重复的结果;

  • 识别与组织目的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;

  • 分析信息安全风险;

  • 评价信息安全风险;

  • 结果需记录并保持可用。

6.1.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

组织需根据6.1.1中定义的过程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。

6.1.3 信息安全风险处理

组织应制定如何应对已识别信息安全风险的计划,并确定需采取的控制措施。


二、理解“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”:

这指的是在组织开展日常业务活动(如采购、开发、客服、运营、维护等)中,可能导致信息资产受到威胁的各种情形。例如:

  • 客服系统中可能泄露客户隐私;

  • 软件开发中可能未加密传输用户数据;

  • 外包过程存在数据传输的控制薄弱环节;

  • 运维人员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。

这些都属于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,需要被识别、分析与处理。


三、总结:

结论:ISO/IEC 27001:2022 标准确实要求识别并评价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。

它要求组织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,定期识别所有与组织目标、业务过程、信息资产相关的潜在风险,并据此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,以保障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。

附录:《业务流程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表》模板
依据 ISO/IEC 27001:2022 标准识别、分析与评价信息安全风险。可根据组织实际情况补充或调整业务流程及风险内容。

📄《业务流程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表》

序号 业务流程名称 主要信息资产 潜在威胁 脆弱性(弱点) 风险事件描述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发生可能性(L) 风险影响程度(I) 风险等级(R=L×I) 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责任人 控制完成时间 备注
1 客户资料管理 客户数据库 非法访问 弱口令设置、不定期审计 客户信息泄露 身份认证控制、日志审计 3 5 15 强制复杂密码、定期审计 信息安全主管 2025/09/01
2 系统运维 运维系统配置文件 恶意篡改 缺少变更审计机制 配置文件被修改导致系统崩溃 变更审批流程、配置备份 2 4 8 引入配置变更管理系统 运维经理 2025/09/10
3 外包服务管理 外包服务访问数据 第三方滥用权限 缺少访问控制协议 外包人员违规下载数据 与第三方签署保密协议,限定访问权限 4 5 20 每半年审查第三方访问记录 供应商管理 2025/08/30 高风险需重点跟踪

📌 风险等级划分建议:

风险等级(R) 风险级别说明 应对措施建议
1–5 低风险 接受或监控
6–15 中风险 需采取控制措施
16–25 高风险 优先处理、加强控制或规避

类似文章